第七百九十四章 凌迟(第2页)
上一章 | 目录 | 存标签 | 下一章 |
头一天化妆时,他还挺来劲。
去好莱坞定制,做的硅胶模型贴到身上后,再由化妆师做修饰。
画完后,整个人呈现出一种类似“生炸鸡架”的状态。
《荀子·宥坐篇》,是华夏历史上第一部出现“凌迟”二字的著作。
“百仞之山,任负车登焉,何则?陵迟故。”
《荀子》中,凌迟二字并未被赋与如此残酷血腥的意义。
原本是指缓慢升高的陡坡。
后来被延伸为让受刑者缓慢承受痛苦,欲死而不达。
乃是华夏酷刑之极。
《宋史》中便对此法有记载。
而《大明律》则更详细的描述了这种刑法。
其中便写到“谋反及大逆”者,着以此刑。
张远饰演的姜武阳,刺杀即将上任的浙江总督庞青云,这就是谋大逆。
除了谋逆外,《大明律》中还有写到,妻妾杀亲夫者,也适用于此刑。
还有一条,“采生折割”者,着凌迟。
采生折割,就是贩卖人口后,故意致人伤残,让残疾者,尤其是将幼童致残后乞讨博取同情,以此谋财。
别的罪名是否凌迟还两说,干这事被凌迟,张远是支持的。
到了满清时期,凌迟这种刑罚就更细致了。
有“十六刀”,“三十二刀”,“三百六十刀”等不同等级。
主要看犯的事大小,和上边人想要的解恨和威慑程度。
张远饰演的姜武阳,肯定是最高档,顶配pr0,ax拉满,不用说。
所以才会成为“鸡架”形态。
戊戌变法后,满清掌权者不得不在各方面做出妥协。
律法上,在15年废除了凌迟大刑。
其实凌迟的废除,还与洋人有关。
因为这种刑罚太过残酷,所以引起了当时大量前往华夏的外国士兵和学者参观。
一开始,清庭还很骄傲的展示自己的这种“驭人之术”。
法兰西公使马蒂尼翁博士在自己的游记中详细记载了自己亲眼所见。
先剜胸口肌肉,而后是双臂外侧和前臂肌肉,然后是双腿,臀部,腰部。
片下的“鱼生”,还要放在专用的柳条筐里用作展示。
并且行刑全过程,都是在闹市公开执行的。
会聚集大量好热闹的民众围观。
真正的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。
可民众对此的态度,却像是看耍把式卖艺一般,以此取乐。
故鲁迅先生用于总结晚清民众的那两个字,“麻木”。
真是非常到位了。
可又是谁将他们变得如此麻木。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zswbty.com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